发表于2012 - 03 - 27分类:抗衰老
许多与衰老有关的病症、遗传性疫病,甚至与年纪无关的疾病,如再生不良性贫血症、运动失调疾病、结肠溃疡与何杰金氏病(Hodgkins’Disease)等,均在细胞中发现了缩短的端粒。基于端粒研究的成果,现今人们开始明白,原来衰老开始得比我们想象的更早。端粒和衰老有直接的关系,衰老是由于端粒变短引起的,这已经是科学界的公认理论。
那么端粒是什么呢?普通的读者可能感觉很神秘。
我们都知道,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。
在细胞的中心,有一个像地球的地核一样的结构,叫细胞核。它和地核的重要性一样,也是细胞的核心。核心里面最主要的物质,是染色体。染色体的形状就像我们见过的油条,只不过它们的两片是分开的,只在中间附近的地方是黏在一起的。我们正常健康的人类每个细胞(除了生殖细胞)里面都有23对这样的染色体。你可以想象,在我们的细胞核里面,有23对这样长短不等的“油条”。
我们平常所说的基因,或者DNA就是这个染色体的一部分。现在我们知道了染色体的重要性了吧。
如果把每根油条的其中一片拉直摊平,就像把一条毛线团抓住线头拉开,再把毛线里面交织的杂物(蛋白质等物质)去掉,它就形成一条很长很长的毛线。控制人类所有生命本质的基因,实际上就是这条毛线的一段一段的片段。
学习过大学生命科学专业的学生,恐怕都做过自己的染色体摄影图片。我们把自己身体的细胞通过特殊的技术,提取出染色体,再通过一种技术,使他们都能显示出不同的颜色来,在显微镜上面,装上一个照相机。就可以拍摄出自己染色体的照片了。
这是把染色体拿出后,在显微镜下放大到很多倍后看到的情况。
那就是我们要说的主人公:端粒
健康是和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的。细胞能够健康的分裂,新陈代谢才能够正常进行,也保证了所有的生命活动的进行。比如,人从小到大的身体生长,皮肤的更新,头发的生长,某个组织受到损伤后需要修补,比如外伤后要生成新的肌肉和皮肤,自然死亡的细胞也需要更新,都需要细胞的分裂来实现。
而细胞每一次分裂,必须保证遗传物质DNA的正常传递,否则可就出大问题了。可是细胞在人的一生中,从受精卵开始,要不断分裂很多次,而细胞中的DNA 之所以一直稳定“传承”。简单的说,是由于那个闪闪的亮点——端粒,进行保护的。
没有了端粒的保护,细胞分裂时就可能使得基因一塌糊涂,发生错乱。
大部分的科学家都喜欢拿“鞋带”来做比喻。把端粒比喻成鞋带的头部的扣。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鞋带扣,只由几股绳编起来的鞋带儿就可能散架(下图)。
但是,每一次细胞分裂,那个顶头的端粒就会变短一些。
当端粒短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细胞就会说:呀,不能再分裂了,否则端粒保护不了,那可要出乱子了!于是细胞自己就停止分裂了。
有的细胞本身端粒就长,而有的细胞端粒比较短。
比如健康成年男人的精子细胞,端粒长度就比身体肌肉细胞长度长很多。很好理解,因为它总要分裂呀!
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端粒的长短随着年龄会发生变化。一般来说,人年龄越大,端粒越短,细胞活力也就越差,能够正常分裂的细胞数量也越少。因此,老年人没有青年人那样有活力,受伤后修复的慢,健康状况也不如年轻时,就是因为细胞的端粒变短的缘故。
反过来说,如果随着年龄增加,端粒变短的慢一些,那么人也就会更加的健康和有活力。
波兰格但斯克大学的Dr. Kaszubowska 经过实验研究表明长寿的百岁老人的淋巴细胞中有较长端粒。
全世界,第一个测试自身端粒的人是美国的节目主持人休.唐斯(Hugh Downs)及他27岁的孙子。1998年11月6日, 76岁的主持人休.唐斯经过测试,发现他体内70%的端粒都已消失!
由于人的年龄和端粒长度具有一定的关系,今天的科学家已经能够通过测量端粒长短,来判断人的岁数了。法医通过这一技术,即使那人已经面目全非,也能够进行年龄的判断。
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Elizabeth Blackburn创立了一家公司,通过测定端粒长度,来预测寿命。
西班牙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比拉斯科(Maria Blasco)博士也创办了一家生命长度的公司,通过测试人的端粒长度,来预测寿命。当然,有的专家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,主要集中在该技术的实用性以及带来的伦理问题。